第十四届交通运输研究论坛在我校举行

发布者:张娜发布时间:2025-11-10浏览次数:10

11月7日—8日,第十四届交通运输研究论坛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8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交通企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未来交通运输学科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描绘未来交通发展的新图景。交通运输研究论坛联合创始人、同济大学教授杨晓光,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施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施佺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介绍了我校的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与交通产业深度融合背景下,我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取得的重要成果。他指出,当前,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新时代交通运输美好愿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他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深化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深度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共同赋能多元化、韧性强的智慧交通体系,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更强劲的智力动力。

杨晓光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以“韧性融合,智慧赋能”为主题,深度呼应了国家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战略。他回顾了交通运输研究论坛的“前世今生”,希望通过论坛进一步廓清学科本质,丰富学科专业,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破解问题为导向,做到“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问题真解决”,真正实现交通的系统化、精准化、数智化、信息化、智能化,以更大的格局、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智慧回归交通的本质,推动交通运输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主论坛上,北京交通大学朱晓宁教授交通运输研究论坛联合创始人同济大学、山东交通学院陆键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滨教授清华大学李萌教授,东南大学刘志远教授,名古屋大学武田一哉教授先后围绕“数智赋能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应用于道路全域感知的三维扫描点云技术”“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韧性评估与协同优化方法研究”“恶劣天气影响下基于群体导航的交通系统韧性提升”“交通渐进式推理大模型: 由‘单一统计关联’到‘多模态融合智能’”“From Behavioral Modeling to Autonomous Driving”等主题作主旨报告,分享最新科研成果。

特设论坛上,来自北京交通大学、南京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南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河海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学者围绕“未来交通学科和专业发展”作专题发言与讨论互动。

同步举行的六个平行分论坛上,48位青年学者围绕热点议题展开深度交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闭幕式上,陆键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交通运输研究论坛为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年轻老师提供了非常好的展示交流平台,希望这样的优良传统能够继续保持下去,助力一流的、世界顶尖的科研成果的产生。交通运输研究论坛联合创始人、上海理工大学韩印教授宣布并颁发优秀硕博论文奖项,激励青年人才继续勇攀科研高峰,助力交通强国建设。我校作为本届交通运输研究论坛承办方与第十五届交通运输研究论坛承办方江苏大学交接了会旗。

本次论坛由交通运输研究论坛联盟主办,我校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承办,上海理工大学、江苏大学联合协办。论坛旨在进一步探讨未来交通学科和专业发展、综合立体与韧性交通、数智交通与智慧出行、智能驾驶与交通安全、综合运输一体化发展战略等交通运输领域前沿问题,分享创新理念和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技术合作、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吕峰/文李亮/摄)




联系方式
邮箱:jttm@ntu.edu.cn
联系电话:85012930
版权所有© 南通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苏ICP备05007127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啬园路9号
邮编:226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