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有我,淬炼青春——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学子用行动谱写抗疫风采

发布者:孙金超发布时间:2021-08-17浏览次数:927

面对疫情的再次来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也没有人是在孤军奋战。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看到了90后、00后的蓬勃群像。同样,南通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学子们尽管还在暑假中,却主动请缨,纷纷参与当地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青春与奉献。截至目前,参加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志愿者共计20余人。

抗击疫情,我们义无反顾

“了解到缺少志愿者,我就第一时间参加到这场抗疫斗争中来,为家乡、为人民做点什么,虽然我不能向医生那样奔赴前线,但是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好我能做到的事情,我也很心满意足。”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201(3+4)班的张良宇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早上五点,大多数人还在被窝里回味美梦时,他已经站上了志愿者岗位,他身上的红马甲犹如破晓的太阳温暖人心,驱散阴霾。在疫情防控中的他及所在的志愿者团队以真诚为工作原则。“我所在的通州区西亭镇西亭社区在进行全员核酸检测的过程中,有很多都是老年人,其中不乏腿脚不便甚至是残障人士。”为了让老年朋友等弱势群体感受到青年志愿者的热情和温度,他们特地设置了绿色通道以及专用出口,让弱势群体免遭排队、绕行之苦。针对独自前来的老人或者残疾人,志愿者张良宇和他的伙伴们不厌其烦地一对一搀扶指引。对于因采样不适而哭泣的小朋友,志愿者们会准备糖果去尽力安抚。

谈及生活,张良宇觉得自己是个活泼甚至有些“叛逆”的大男孩儿,自己敢于挑战很多不可能,也希望在生活中能找到自己的信仰,这次作为抗疫志愿者中的一员,在感到特别荣幸的同时,他也有着难忘甚至感动到流泪的回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聋哑爷爷,他是自己前来的,告知并带领他走完检测流程后,老先生自认为添了麻烦后总觉着有些愧疚和感动,他抓着我的手一直比划着谢意的手势,最后还激动地竖起了一个大拇指。当时太阳特别大,但老爷爷的理解和赞扬就如夏日的凉风一样令人神清气爽!那一刻真的觉得我们的工作特别神圣!”

尽己所能,我们学会担当

在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大里社区觅秀街中学的采样点,穿着密不透风防护服的交通工程204班房鲁宁身影显得十分瘦弱,高温下大汗淋漓,脸热得通红,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态度和状态。“您好,我是志愿者,请您出示一下采样码......请您在这边登记一下您的信息......”每天,房鲁宁都要重复这样的话语几十遍甚至几百遍,整个过程漫长而艰难,服务时必须身着严实的防护服,除了热就是闷,但房鲁宁一直咬牙坚持。他仔细询问居民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一个微笑,一句叮咛,温和的态度,让很多居民禁不住点赞:“小伙子很棒,辛苦了!”每次任务一结束脱掉防护服时,衣服早已经被汗水浸透。

自南京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起来,房鲁宁第一时间加入了志愿者服务队伍,成为了社区一名相对年轻的志愿者,负责市民排队的耐心引导、帮助市民注册并获取采样码。对没有办法获取采样码的老人和儿童认真进行身份登记。他说:“参加志愿者服务,我切实体会到了疫情就在身边的紧迫感,我也深深感受到政府、医护人员以及市民们并肩作战、万众一心带来的高效防治、精准施策,从手忙脚乱到现在的轻车熟路,这种凝聚力难能可贵。而作为志愿者更是能体会到这种强大、团结的力量,这是在志愿服务中体会最深的地方。”

 “我们在工作过程中碰到的主要问题就是与老年人和小孩的沟通障碍,在服务过程中无论多难,我们这些志愿者心中都有一颗很强的责任心。说真的,市民们都特别的自觉,很有集体意识,尤其是老人,他们不懂怎么网上预约填表,但会尽力满足社区的要求,把身份证、户口本、医疗卡全都带齐,特别体谅我们,使得整个核酸检测过程非常顺利,我们也特有成就感。”房鲁宁感慨地说道。

心疼妈妈,我们并肩作战

8月1日,室外温度高达35摄氏度以上,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铜井中心小学核酸检测点内,土木工程203班19岁的李紫恒穿着闷热的防护服正认真进行信息扫描录入。7月20日晚,疫情突然暴发,李紫恒的母亲叶宣琴是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回了岗位,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对辖区3000多名常住人口开展检测,一忙就是二十多个小时。

这段时间的“三伏天”可谓“千里蒸笼”“万里烧烤”,随便走一圈都能把人晒得“秃噜皮”。可就是这么炎热的天气,工作人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烈日下现场采样、识别身份、登记信息......在各个核酸检测点,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他们却要重复不止上千次。看到母亲一直忙碌而又疲惫的身影,在灯光下微微佝偻的身形显得瘦弱无比,李紫恒满是心疼地对母亲说:“妈,第二轮核酸检测我来帮您。”    说到做到,到第二轮核酸检测的时候,李紫恒和妈妈一起奔赴岗位,一直忙到次日凌晨3点。凌晨夜晚的宁静,仿佛疫情过去,蝉鸣动听,完成当日工作的母女俩站起来时微微踉跄,脱下防护服发丝都粘连在一起,满是斑驳,身上满是隔离服和口罩留下的痕迹,汗水浸泡的手不复从前满是坑洼,对视间母亲的眼中藏着的是欣慰。“多难兴邦,共克时艰”,质朴的信念早已植入这对母女的骨髓。

到第三轮核酸检测的时候,李紫恒还独自完成了300余名社区居民的身份信息录入。“能为母亲分担工作,能为社区疫情防控尽一点微薄之力,我感到很十分的骄傲!”李紫恒欢欣喜悦地说。 

逆境中的光,迸发出的是生命的原动力;前行中的路,展现出的是青春的全景图。战“疫“的“保卫战”还在继续,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志愿者们还将义无反顾地奋战在家乡防疫的各条战线上,用实际行动默默守护着平安的家园,用无私奉献驱散走疫情的阴霾。

(袁小平 陈雅玲 )





联系方式
邮箱:jttm@ntu.edu.cn
联系电话:85012930
版权所有© 南通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苏ICP备05007127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啬园路9号
邮编:226019